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

ATOM 2.5 EX 組裝 G~L

我是把主機板滑進去後才發現排線要空過下面那個開孔,所以這時把線拔下,由下方穿進來再插回接頭。

然後要綁束線,用了錐子把線頭引進板孔,不然它又不會轉彎。最好把束線孔也稍微對一下,一次穿兩孔。

穿過孔後阻力有點大,用尖嘴鉗比較省力,一拉到底。

這時想要再動排線頭就沒空間了,會被頂住。

可是這主機板還是會晃動,我塞了一片自備的橡膠墊進去固定它。

鎖到主框,翻個面比較好放螺絲。

再翻個面放另一根,不用鎖太緊,待會可能要調整位置。

終於見到主機板了,列印機的指輝中心。

拆出底板,直接把中問空洞先剪斷會比較好拆。

有些零件在熱床套件裏的這兩包。

找到後確認一下尺寸。
歪頭的尖嘴鉗用在鎖固這個小螺帽時比較好用,相當是一支手動的全寸尺棘輪板手。

這個風扇也是用束線綁的,我也墊了一片橡膠(車用,18cm寬,3mm厚)以防噪音和振動。

底板準備好。


放上主框時,發現和面板干涉了。

移動一下面板位置。

全部鎖固一次就OK了。

2017/1/20更新

H

準備零件和工具,左側三條馬達線說明書沒寫到,而且兩端顏色排列不同,安裝時注意要和說明書一樣的排法才是接對頭。此外還需要一條蛇管下面會看到。

拉Z軸限位開關線時發現長度不太夠。

塔頂還有裕度可以拉伸

拆開頂蓋先綁到一邊去,把線拉撐準備下送。
這樣好多了,不過圖中限位開關都插錯位置了,這別學。

空中接頭要整個掰開線才插得到底。蛇管幸好沒丟掉,待會兒可以用來理線。

三根線全插好再來上主機板。由於插太深,有一根沒接觸到,後面電測時就會發現了,說明書說要稍微拉出一些,還真不好拿捏。

插好理好,LCD面板的排線平行插上即可。
剩下渦輪風扇的電源沒有交代,就先擺著看後面有沒有安排。


2017/1/21更新

I

三角預鎖。

增高柱預鎖,請注意,柱子方向鎖錯了,別學。

多鎖了一根螺絲。

拔掉。

熱床三角預鎖,增高柱方向這時還是鎖錯的。

電源預鎖。前面兩根拉太開,待會兒會和LCD面板的螺絲干涉。

為了翻過來施工比較容易,把框體架在兩張桌子中間,閃避線料盤。不擺應該也可以,但是我桌子太矮腰會受不了。

把電線用電線膠帶依走線位置先固定主,以免鎖固時壓斷。

暫貼特寫,膠帶留長一點,鎖好後會比較好撕。

電源螺絲和LCD面板螺絲干涉,調整一下。

底框鎖好時確認電認有沒有被壓到。其實鎖固時力量異常就要注意了,這時只是再確認。

要鎖腳柱時發現沒螺牙才知不妙,難怪電線都快被壓到破皮。

有螺牙這一孔要放朝內放,它的走線空間也挖得比較大。這部分說明書有圖但沒文字說明,自己要注意看。

既然拆了,順便螺絲上點油,以防力量大時發生冷焊現象,將來不好拆。

這次鎖就輕鬆多了,讓我覺得剛才弄錯方向沒把電線壓斷真是老天保祐。一會兒連電源面板也鎖好了。

電線稍微整理一下,渦輪風扇電線還是垂在那裏待接。

柱腳特寫。

J

準備熱床繼電器。

找螺絲時發現全散在靜電袋時甚不方便。

乾脆先分發進螺絲盒裏。

預鎖繼電器。

準備貼熱床的隔墊泡棉,先把光紙撕開,剪個破口待會要拉開時才不會被電線卡住。

對準螺絲孔位後慢慢邊壓邊推邊撕

雖然沒有對得很準,但可以用了,反正也只有一次施工機會。

預鎖上底盤。彈簧柱沒電動起子的話,一個人兩隻手還真不好鎖,尼龍套環如說明書指示沒裝上。建議熱床的固定螺絲除了手冊指示的一個鋁套+一個墊片外,再加一個墊片,因為最後我發現固定器壓不到玻璃,據說是Atom 2.5的玻璃比較薄。

熱床電線接線時接那一條都可以,過繼電器的沒差。

電源線接線完成,組裝的時候看到接好接滿的場景時特別舒服。

繼電器和主機板接線完成。

這是組到這裏剩下的小五金A和B。

這是剩下的小五金2.5EX和其它(墊片有被我多用掉2、3片)。

K

電路測試時有個側風扇沒轉。

原來是空中接頭插線插太深銅線沒接觸,照說明書指示稍微拉出來一點再扣上就通電了。

轉了。

熱頭限位開關零敏度調整,調整螺絲高度至用手按押時圖中小紅點會亮。

放開就熄滅。原來它是利用上蓋鐵片被噴頭頂高時,光感應就沒被前面的大螺絲遮住了;鬆開時大彈簧會把上蓋拉回原位,這回力彈簧力量雖大,但是我覺得和6支搖臂往下壓噴頭的力量比起來是螳臂擋車的感覺,所以就沒學人家先把它拉鬆了;其實拆裝了幾次它有點鬆了我還有點擔心哩,幸好工作都還算正常。

繼電器蓋子,以及自備理線用的束帶(本來是腳踏車用的)。

測完收整一下。

熱床鎖固,小心別壓到電線。

L

準備校正機台,放上玻璃板。

由於這玻璃板太美了,我學人家訂了一個280mm直徑,厚4mm的鍍鋅板來當校正替身,以防意外發生;不過測完它也沒被刮就是了。

替身上場。

再加塊之前跟團購的220mm直徑的磁性列印板。

剛好涵蓋水平校正範圍。

再來個Z-offset校正,說明書這一招真好用。
一張A4紙剛好過又有磨擦到,後來我用厚薄規試的結果是0.05mm會過,0.06mm過不去,好準的A4紙,剛好是最小層高的厚度。

線料測試時,發現鐵氟龍管接錯了,要突出3mm,又沒注意到,難怪不好鎖,現在又不出料,這突出也不能太突出,也不能修剪,否則這個頭會被頂住而鎖不平、鎖不緊。

組好後發現進料不順,看來那個導輪退6.5mm的方法不準,對齊的動作在F頁已有補充,到這裏才做會多花時間。

進料測試算是完成。

兩邊都可以工作。

開始列印測試,以後的狀況也都是組裝時不精確造成的,再慢慢調整了。

剛組好時原廠附的小扳手常會用到就畫了個架子比較稱手:http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2055684

鏟刀偶而也會用到,劃了個刀鞘收刀鋒,也可掛:http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2076670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