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

Electron迷你3D列印機組裝及修改


Electron構造簡單,就直接印了再說,但是LCD這一片為了省支撐而選擇了和其它3片不同的擺件方向,結果很難組合,只好重印。

LCD的安裝孔位會和外殼干涉,如果先鎖外殼,LCD這顆螺絲會沒辦法鎖。

重印後組合狀況好多了;LCD旁這4顆鎖絲會因為先鎖LCD而變得不好鎖,但也沒辦法。

外殼、LCD和料盤架組合完畢。

這4支腳應該是用來鎖主機板的,但孔位不合,而且我沒注意到要給它印支撐就變成這樣了。

我畫了一個轉接板來結合外殼和Mega2560。
 
結果裝上LCD接頭才發現有問題。

它們剛好突出2mm左右,如果沒有我畫的轉接板就剛好不會,這往桌上一擺就擺不平了。

只好改板。

底部挖4個糟該它下沈3mm左右,套進外殼那4支腳:https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2980985

先用平頭M3 x 5mm鎖轉接板。

再鎖Mega2560, M3 x 6mm以上3根。這個轉接板是給己經照原圖印的狀況用的,正解是改圖,把外殼那4支腳放在合適Mega2560的位置就可以了。

這是電源部分和連接方式,電源我買12V 5A的,因為也沒有要加熱床,夠用小巧便宜就好。

焊好插好組合電源母座、USB延長線和主機板;電源開關雖然找到差不多大小的,但尺寸也差一點;還有USB延長線也是孔位差3mm,所以應該買好零件再來印才對;最後電源開關是用銼刀磨開的,USB則是硬鎖。

翻面的樣子。

最後把列印機的控制電線通通也都穿孔進來接上主機板。

開機試動OK。

這時才發現小料盤會觸底。

大料盤則剛好,但我應該不會用,因為送料角度太低了。所以擠料的部分我就留白了。
試印50mm空心立方體,供電沒問題。

工件有層紋以外還OK。

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

Proton迷你3D列印機組裝筆記:試印篇

列印機的基本設定只有「類型」、「尺寸」及使用線徑設對了就可以開始印了。

但開始印後發現第一個問題就是喉管會把噴頭座烘軟了。

所以第一個要做的是把隔熱片裝上,但還不夠。

再來要把風扇全開,我本來在start Gcode裏加了M106 S255開了,但一開始印就被關了,先直接進Gcode裏把M107這行刪除。原來風扇接到D9去,預設是作為出料冷卻風扇。

這次印比較久了,但半小時後,沒鎖緊的感應頭螺母和墊片都被震到掉下來了,印這個圓型物件,預設的速度50mm/s太猛烈了。

不久後果然失步錯位了,也不意外,因為連桌上的電腦螢幕都像吃了搖頭丸一樣不停地搖晃。

調到40mm/s並使用75%的列印速度,也就是30mm/s後,動作溫和多了,但又發生出料不順的狀況。

因為溫度己調到210,只剩入料角度嫌疑最大,於是把線料架墊高試試。

終於通過8小時45分鐘的考驗完成第一個作品。

最近擠檸檬手很吃力,印個擠杯來用用,超明顥的層紋不知對擠汁是不是剛好有幫助?這裏才發現螺母鬆了,螺母的固定螺絲孔太大這問題我這時還沒改就會這樣。
這次用慢乾膠,填綘效果比較好,除了螺母外緣上膠以外,連螺絲孔都上膠,因為4孔都鬆了。

看起來是鎖的,其實是黏的,先這樣急救,畢竟重印要先改好圖,然後還要熱塑微整型,比較費工,但也比較實在,後續再來調整施工。
除了固定好螺母外,為了要把料盤提高,就畫了這個配件。

印出來後把它和608zz及M8x25螺絲螺母墊片組裝好。

塞進把手,這是對稱設計,可以選擇料盤掛左或掛右。

底盤套緊培林。

頂盤鎖入緊迫料盤。

為了避開馬達座和噴頭座,所以料盤有個斜度,線料難免和料盤磨擦,故建議塞一條約30cm的鐵氟龍管。
小料盤要換長一點的頂塞。圖檔在此: https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2975308
這樣供料比墊紙箱穩多了,空間也清爽了。
通過了40mm/s速度6小時45分的列列,但層紋非常嚴重,而且是層與層之間忽大忽小的狀況,如果是Y軸前後移動的間隙造成的話,應該是平移的狀況才對,所以我先檢查z軸的搖晃狀況。

發現螺桿吃進握把的滑套很淺。
拆下馬達一看,馬達軸心吃進聯軸器很深。

如果把螺桿插到底後再插馬達軸心,應該是吃這麼淺才對,這樣螺桿長度才能伸出比較長。

重裝後再把螺桿稍微提高一些就吃滿滑套了。這樣z軸搖晃情形應該改善不少。

Z軸調好,調整時發生xmin線被軸馬達夾短路,這故障也排除後,將新畫好印出的線料架裝好,再度試怎空心寶塔。
這次印空心塔,層紋感覺有不一樣了。比較像波士頓派。
最後和Neutron印出來的比較一下。

仔細比一下,看起來右邊這個Proton還有得調。



上一篇:接線篇

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

Neutron迷你3D列印機組裝筆記:調校篇


把噴頭溫度調到210度出料就比較順了。
X方向放大了。

Y方向縮小了。這也差太多了吧

Z方向一向是最準的。

檢查後發現有支螺帽沒鎖到位,結構肯定歪了。
鎖到底後該是三支都一樣這麼深。
結果一樣不行。

那就乖乖來調水平距離,拿尺來量鐵球到光柱的距離。

調整螺絲使三組水平距離等長。
不知為何我的X柱和Z柱週到掉出來還不夠用,就換了15mm的螺絲。



這樣就可以繼續往上頂了。
最後調到136.xx附近,因為工具也不是很精準,差1mm內就偷笑了。這三組調得愈接近,工件的XY比例就會越接近,理想值是1比1,就是說印方塊時它會是正方的。

再來把PID調一次,使出料順暢;我設在210度,跑12次;再把結果如畫面指示寫到韌體中。
這個部分有自動校正的部分,是升級到韌體1.1.x才有的,還有自動床平的部分,我選用了Bilinear雙線性調平;它就是之前的mesh。

Auto Calibration 自動調校

Bed Leveling 自動床平

在Prepare選單最下面有一個Auto Calibration的選項,進入後有一項Set Delta Height,執行它就會自動偵測高度(G30?)。

先量出料的調度,我調到1.82mm高合適。

進入Prepare--Auto Calibration--Delta Settings

這裏存有剛才自動偵出來的高度。

把它扣掉剛才量出來的z-offset。然後再去執行G33自動調校,G29自動床平,最後把結果存起來或寫進韌體裏。在G33的結果裏你可看出你的機台的各柱角度及極限開關的誤差值,還有效應器連接半徑,這些數據也顯示機台組裝的精度,但要把它們組到沒誤差,或是手動量廁這些數字對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,所以我才把韌體升級來自動校正機台。我是根據ATOM釋出的韌體中的設定值改進 Marlin Bugfix 1.1.x:https://github.com/PhilXing/Marlin/tree/Neutron

結果還是一樣比例不對!怪了!這誤差太大,所以才覺得該檢查一下圖檔,這才發現它是個50x46.xxx的矩形,怎麼會有這個圖檔?它除了害我擺烏龍還有什麼用?
換了正50x50x50的圖就好了。

總算看到像樣的尺寸準度了,左邊其實也沒比較不準,只是它不是50x50x50的圖檔而己。以Neutron的設計來說,尺寸精度先調到這裏好了。最後把實際印出的尺寸和圖檔的尺寸, 等比例修改Rod Lengh(桿長) ,印大了就改長,印小了就改短。但我試著把這個值改進韌體和選單裏似乎不會生效,待查。
為了塞玻璃印床挖壞的那一根底座重印了一根把它換了;印床也換上另一個比較小一點的,火烤底座後就可以塞進去,它也被放了一年多,都忘了當初為什麼會買它了;再加上自己改的精簡機上盒版的Electron後 (細節在Electron迷你3D列印機組裝及修改) ,機台狀況算是大改善了,z-offset調好後準備耐力測試了。


試印Voronoi筆筒:https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2887710, 耗時5:18:00左右。

整個印完太開心了。

打底狀況還可以。

在這種速度下,而且沒有吹件風扇,牽絲狀況可接受。